回主页
国学知识库 · 柳宗元
目录
位置:主页 > 古代文学 > 唐诗 > 柳宗元 >

钴姆潭记·永州八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鉧潭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钴鉧潭的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吗?

赏析

文章脉络

《钴鉧潭记》是《永州八记》第二篇。钴鉧潭,形状象熨斗的潭。开端"钴鉧潭在西山西",只用七字既点了题,又交代了潭的位置,而且与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连接了起来。

钴鉧潭,位于永州市芝山区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钴鉧潭记》是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所作。

钴鉧潭是由冉水汇成的,因而作者先从冉水着笔:“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 “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来,一泻千里之势,但偏偏遇上了屹立不动的山石挡住了去路。“奔注”之水毫不示弱,抵石而下。但水毕竟 “抵”不过山石,只得“屈折东流”似乎示弱了。转眼间又一奇迹出现了。经过山石激荡后的溪水,变得更加湍急狂暴了,直到“啮其涯”狠命地“啮”完了水涯的沙土,奔注之水全部流到潭中,有所归依,才甘罢休。在此,作者以飞动的笔势写出了湍急的溪水景象。接下来,作者则描绘“鸾广而中深”的水潭。约有十亩大的潭水则显得格外的平静,格外的清澈。至此,作者的笔势也由峻急而变得平缓起来,不仅表现了溪水因落差过大而迸发出的巨大冲击力,而且进一步写出了溪水“流沫成轮”的又一性*情,生动地描画出旋涡溅沫卷雪、旋转如飞的奇景。由此我们看到,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动变幻的,神秘瑰伟的,并且是有着强悍的生命力的锦绣画卷。这似乎与作者顽强执着、自信自强的意愿相合,其精神不禁为之一振,长时间被压抑的内在不屈与傲岸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而“屈折”,而“荡击”,而“啮”食,直至冲出个水潭来。这是一种充满了力度、骨气凛凛的壮观之景。“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这又是一种安宁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静之景。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山水有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只有与大自然融合一体,才能识得天机,悟透人理。在柳宗元笔下,永州山水完全是为“我”而独有的。其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动静远近等等,都是或兴发感慨,或寄寓哲理的抒情载体。

知人论世

柳宗元(公元773—819 年),字子厚,唐河东人(今山西永济县西)。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在今陕西蓝田)尉,后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擢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任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卒于任上。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与朝愈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称‘韩柳’。所写山水游记,最为世人称道。柳宗元的诗歌也很有成就。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

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遭到政敌的迫害,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当时,名义上还是zheng府的官员,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权力,不能过问政事,实际上跟罪人一样。他在柳州这个偏僻的山沟里,整整住了十年,此间他发愤读书,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他在永州时写成的。《钴潭西小丘记》是八记中的第三篇,第二篇叫做《钴潭记》。钴潭是冉溪的一个深潭。冉溪是潇水的一条支流,也叫冉水,又写作染水。“潭”就是“渊”,南方方言叫“潭”,钴潭的形状是圆的,好象一个钴(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潭”。小丘,就是一个小山包。这个小山包没有名字,所以只能说钴潭西面的那个小丘。用临近地区的名字或者方位来说明它的存在。后来柳宗元在另一篇文章中,给这个小丘起了一个名字叫“愚丘”,他还把“冉溪”的名字改为“愚溪”。这含有深刻地讽刺意味。“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一篇属于山水游记。

柳宗元在这篇文章的结尾,特意提出小丘“有遭”,实际上就是希望自己“有遭”,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重用,能致之沣镐雩杜,即从永州回到长安去,回到朝廷去,发挥自己的才华,为克服唐王朝的种种社会矛盾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可惜的是,柳宗元的这个美好的愿望,一辈子也没有能够实现。

语言特色

这一段78个字,主要内容是发表议论,谈感想。这是一篇游记文,一篇好的游记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来源于作者所创造的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具体的艺术形象,读者也就无法感受美的存在了。而作为山水游记,塑造形象的唯一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柳宗元的这篇小丘记,在运用语言方面很有一些特色。全文271个字,每一个字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他选用的词语,看起来很平淡很质朴,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细细研究一番,就不难发现,作者是经过精心构思,很下了一些功夫的。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来谈谈。如写石头‘负土而出’,这个‘出’字是非常平常的一个字,可是它用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跟石头一联系起来,就很不平常了。石头明明是耸立在山上,而作者却说它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不经过深入构思,作者能随意吐口而出吗?由于作者在构思中找到了‘出’这个动词,这篇文章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也就很不一样了。另外,最后一句,“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这个“贺”字也不要等闲视之。在这个‘贺’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我们不只是体会到一种喜悦的健康的思想情绪,也体会到作者对前途充满了自信心,作者很相信自己的才干。很相信自己的理想。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自信心,所以才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事先祝贺自己将会有好的遭遇。另外,作者很注意语言的音乐美。作者喜欢在散句中夹杂一些韵语,如“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这三个词组中的‘浮、流、游’都是同一个韵部的字,读起来很顺口。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46445581

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 诗词鉴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维> 韩愈> 杜牧> 岑参> 柳宗元>

阅读分类导航

四大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佛经大全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